到金沙赏大漆之美,再不看就来不及了!
分享到: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便与漆结缘。从使用生漆制作粘贴剂的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到金沙遗址发现的嵌玉片漆木器、木胎虎头漆器等珍贵文物,见证了成都漆艺最初的样子。
3000年后的今天,“双城万华——成渝地区漆艺特展”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以约60件(套)来自成都、重庆两地非遗传承人和高校师生创作的漆艺作品,系统展示成渝双城的漆艺家们在延续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各地漆艺之长,用一雕一刻、一髹一涂、一刀一笔释放的大漆之美。
3月16日,展览即将落下帷幕!赶紧抓住展期小尾巴,来赏漆艺之美吧~
看点1:
成渝两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场竞技”
2006年和2008年,成都漆艺与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先后入选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渝双城的漆艺传承人们更是以家中传载、单位培训、高校教学等多元形式,保护和传承髹漆技艺,使其在新时代持续绽放文明之光。
漆画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尹利萍、宋西平、杨莉、邹小屏、朱华、胡香维、陈奇志等多位成渝两地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高校师生的匠心之作,一同领略漆艺的创新与传承。
雕漆隐花云气纹漆钫,作者:宋西平,器型以汉代漆钫为原型设计,以成都漆器最古老的雕花填彩工艺创新发展出的雕漆隐花工艺制作,线条流畅,庄重典雅。
彩色蛋壳镶嵌漆画《祝贺》,作者:朱华,色彩艳丽,极具视觉冲击力,采用作者独创的“彩色分光技法”,将画面中的仙鹤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品:彩色复层剔犀花瓶,突破漆器光滑平整的传统印象。
作者:何艳 (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漆画《丰年腊味》,以四川百姓灌香肠为题材,展现了质朴祥和的“年味”。
作者:蔡燕(成都大学)
看点2:
一展饱览中国8000年漆艺历史
中国髹漆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的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此时的漆器以红、黑为主色调,以螺钿、玉石、彩绘等为装饰方式,呈现出原始粗犷的风格。此后,历经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六朝唐宋的不断发展演变,最终在元明清时形成“千文万华,不可胜识”之盛。
本次展览不仅用详尽的图文资料将古人制作漆器的历史娓娓道来,还展出当代漆艺传承人们以史为据,在延续传统漆器造型和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髹饰技法与材料而创作的漆艺作品,为观众再现传统漆器的古典之美。
作品:彩绘云纹漆鼎、彩绘云纹漆锺;彩绘是早期漆器中最常用的装饰技法,该作品根据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鼎和漆锺为原型制作。
作者:邹小屏、吕树强(成都漆艺传承人)
作品:大漆脱胎漆盘《秋韵》,运用了蛋壳镶嵌、堆漆、贴金、银粉分光、干漆粉磨显等多种装饰技艺,是重庆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作。
作者:陈奇志(重庆漆器传承人)
作品:听雨,由书画筒、笔筒、砚盒、镇尺、印泥盒、笔洗组成。创作灵感源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作者:尹利萍(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此外,展览还特别精选了代表漆器变涂、彩绘、雕花填彩、雕银丝光、螺钿镶嵌、蛋壳镶嵌、金属镶嵌等十余种髹漆技艺的作品,辅以高清纪录片,为观众系统呈现漆器工序的繁复和技艺的精湛。
作品:春花,脱胎而成,装饰工艺采用成都漆艺特有的“雕银丝光”,饰以晕彩,叠加镶嵌、彰髹等技法。
作者:尹利萍(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作品:黑漆雕银丝光锦鲤背包,外壳采用3D打印的树脂胎体,图案采用雕银丝光技法,整体呈现水底一般的深邃质感。
作者:Odo Fioravanti、张惠、汪依琳(成都漆器厂)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 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制作、维护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顺城街308号冠城广场10I 邮编:610015 电话:028-67198902 蜀ICP备150273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