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时空门 | “黑科技”助力,把金沙遗址“搬”到各地
分享到:
考古时空门
“科技+考古”
“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以金沙遗址及遗迹馆展馆整体外观建筑的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高清卫星影像数据、考古发掘原始资料和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为制作基础,以向公众解读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前、发掘中及发掘后的过程以及重点遗迹点位的出土状态为目的,借助三维建模及虚拟现实技术,依托LED墙面屏+地面屏设备,在遗迹馆遗址展示现场打造了可漫游、可交互的沉浸式虚拟考古体验。
自2021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项目服务观众达162万余人次。“黑科技”创新体验互动项目的创新性展示形式,也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同时,该项目也获奖连连:
2021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
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2022年成都市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了解这项“黑科技”吧~
1
独具创新的数据采集方式
在遗址本体数据采集过程中,考虑到土遗址的脆弱性和观众的参观体验感,我们首次创新性应用纹理采集滑轨和自动控制装置,将相机和动态扫描仪吊装在遗址半空进行采集记录,从而降低了数据采集带来的垮塌风险,也不影响观众的正常参观。
2
重点遗迹的海量数据展示
在对已采集的海量数据的重新呈现上,我们通过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交互式融合阐述,对重点遗迹1号祭祀坑、8号遗迹、19号遗迹、11号遗迹、62号遗迹及2号遗迹等进行了细节呈现。
通过遗迹原始面貌的复原、考古发掘过程的再现、出土文物回归遗迹等方式,以场景化表现形式,活化遗址及文物的展示,同时复原遗迹在古蜀时期的场景,力求让观众看明白遗迹馆的“故事”。
例如:在考古发掘现场的柱洞遗迹上“生长”出当时的祭祀建筑,并根据不同的研究观点展示不同的复原猜想。
生动复原8号遗迹大金面具出土状态和该遗迹点位五层遗迹现象等。
3
科技赋能遗址的解读及展示
为了达到绝佳的沉浸式互动展示效果,“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运用虚拟现实交互系统结合多通道视景同步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体感交互及其现代影像声学传播手段进行技术重塑和拟像搭建,动态重塑复原遗址、墓葬等文化遗产实际场景及其相关的图文影像、文献史料、考古研究、推演构想场景,深入解读遗产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鉴于体验项目呈现地为遗迹馆,为兼顾与展示环境融合及沉浸感,展示现场以高分辨率LED屏体搭建了“L”型的墙面+地面屏的体验区,以视频自动播放和手柄操作的形式进行互动。
观众可以站在地屏上自动进入祭祀区虚拟漫游,也可以通过手柄从考古遗迹里“抓取”黄金面具、肩扛象牙纹玉璋及石磬等文物。
4
助力博物馆外出展览新形式
在科技的助力下,“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项目具备了异地可复制性,可在户外或大型展览空间中因地制宜,通过搭建多面房间空间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考古体验,从而突破空间的限制,为金沙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创造了全新形式,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沉浸式、可触摸、交互强的观展新体验。
示例
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产业功能区多维消费场景专场
2022年全国乒乓球竞标赛为运动员们打造的文化体验区
2022年香港文物探知馆“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中的数字化互动展项
如今,金沙祭祀区的古河道虽早已干涸,但在“考古时空门”中,游客可以在宽阔屏幕前漫游祭祀区,感受三千年古摸底河的潺潺流水,领略三千年前古蜀人滨河祭祀的恢宏场景。
未来,随着金沙文化“走出去”的脚步越来越远,“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项目也将把金沙遗址“搬”到更多的地方。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 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制作、维护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顺城街308号冠城广场10I 邮编:610015 电话:028-67198902 蜀ICP备15027308号-1